近日,开州区人民医院新门诊楼、开州中学新教学楼相继完成 “开州工程通风系统” 升级改造并投入使用,升级后的系统通过 “洁净通风、精准控风、健康防护” 设计,为患者、医护人员及师生打造更安全的室内环境,标志着开州公共建筑通风系统建设迈入 “健康优先” 新阶段。
医院与学校作为人员密集且对空气质量要求极高的公共建筑,其通风系统直接关系到公众健康。此前,开州区部分医院门诊楼、学校教学楼的 “开州工程通风系统” 存在新风量不足、过滤精度低、气流组织不合理等问题,尤其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,难以有效降低交叉感染风险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开州区将公共建筑通风升级纳入 “公共卫生安全提升工程”,投入 800 万元专项资金,优先推进医院、学校的 “开州工程通风系统” 改造。
在医院改造中,区人民医院新门诊楼 “开州工程通风系统” 采用 “三级空气过滤 + 分区洁净通风” 设计:门诊大厅、候诊区配备 “粗效 + 中效 + 高效” 三级过滤新风系统,空气过滤效率达 99.97%,可有效去除细菌、病毒及颗粒物;诊室、治疗室采用 “上送下排” 气流组织,避免空气交叉污染;传染病门诊则单独设置负压通风系统,确保室内空气不向外扩散。改造后,门诊楼室内 PM2.5 浓度稳定在 25μg/m³ 以下,CO₂浓度低于 800ppm,空气置换次数达每小时 15 次,远超普通公共建筑标准。
在学校改造中,开州中学新教学楼 “开州工程通风系统” 结合学生上课作息特点,采用 “智能新风 + 自然通风” 结合模式:上课期间,系统自动开启新风装置,确保每间教室新风量不低于每人每小时 30m³;课间休息时,系统联动窗户开启器,引入自然通风,降低能耗。同时,教室内安装空气质量显示屏,实时显示 PM2.5、CO₂浓度及通风状态,让师生直观了解室内环境。
“‘开州工程通风系统’的升级,为我们构建了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。” 区人民医院院长表示,新系统运行以来,门诊楼交叉感染率较之前下降 40%,患者就医体验显著提升。开州中学校长也表示,改造后的教室空气更清新,学生上课注意力更集中,家长对学校环境也更放心。
下一步,开州将在全区 20 所中小学、5 家医院推进 “开州工程通风系统” 升级,同时将通风系统建设纳入新建公共建筑强制性标准,全面提升公共建筑健康保障水平。